2010年1月23日星期六

<明紀曲> 王安石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溼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作為一首議論詩,夠傳頌千古至今,當然有其獨到之處了。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溼春風鬢腳垂。」詩一開始便寫明妃的出塞,把她的委屈傷心仔細道來。作者以「春風」的和煦比喻美人的溫柔舒服,而美人垂淚,自然是楚楚可憐的,所以會「鬢腳垂」,設想當時美人的形態,扣人心弦。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美人又怎會無顏色?這裡不過是故作反語,亦同時運用了高妙的技巧,寫明紀的傷神。縱然是處在最傷心的情況下,她的美麗仍然使得君王對她的艷色傾倒讚嘆。「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錯失了絕色美人,追悔而不及矣。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點出題旨而發議論,對君王的怪罪畫工予以開脫。在詩人加入個人的感受和批評是宋詩的特色,我以為也是這首詩的特點和成功的地方。詩人說美人之美,美在意態,是內在而不是外在,當然是畫不出來的哩,又怎麼能夠怪畫工之手?立論中肯而不隨俗,所以便被評為見解新穎了。我亦認為能夠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才是文學作品成功的地方。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把出塞明妃對故國的懷念仔細描寫,也同時刻劃明妃的個性行為。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有人說這裡是王安石表示明妃失意於漢王而到了匈奴地方,雖然遠居塞外而仍然常懷失意之思;我的理解就不以為然,應該是以長門失寵的西漢陳皇后相比遠居塞外而得到匈奴寵愛的明妃,把幸福的定義再次提昇,勸勉明妃不必牽掛家鄉的人事,這裡更進一步緊貼題旨,別出新意而不隨俗。

全詩結構嚴緊,一環扣一環,有內容,有描寫,也有議論和按語,是詩的上佳之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