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3日星期六

中國古典小說

中國古典小說早期偏重神怪述異,中期多數講述歷史,後期趨向描寫人情世態,其間的發展過程都是有跡可尋和有其各自的社會因素。其實並不單單是小說,任何一種藝術體裁的發展,由孕育至雛型,再由大量產生,極盛至完備,都是基於它們的現實社會原因。由遠古時期流傳下來的神話和傳說,到後來先秦時期的寓言故事,再到兩漢時的歷史和傳記著述,小說的發展過程真是百花爭姘,令後世讀者目不暇給。

據古籍所載,小說在先秦時期並沒有明確的概念,亦沒有人刻意地去寫作小說。但在有記錄的文獻中,卻可以發見已經有許多不同的神話、傳說、寓言、歷史故事等流傳下來,而且裡面都有很多有關人物和環境的刻畫,也有許多關於故事情節的描寫。所以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便清楚點出:『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把小說的發展,由相信巫術的存在和效力,到用神仙傳說來寄託心中的思想,再記錄成為廣泛流傳的文獻、史事闡述,解說的明明白白。新興文學體裁雖然在一時三刻未必能夠確立它們的地位,其後的影響卻是深遠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戰亂發生,宗教迷信就最容易傳播了。文人雅士們因為不肯正視現實,便把許多的羽化登仙,神仙詭術寫入文字;亦有些人因為信奉佛教思想而把其中的哲理融入作品裡;也有些平民百姓把尋求安寧、幸福的希望寄託在不現實的思想中再記錄下來。而小說已經由隱然存在的影子開始發展它獨特的筆記形式,而且與當時宗教迷信思想關係密切。當時小說寫作分為志人和志怪兩個種類,像《搜神記》、《世說新語》等都是這一個時代典型的作品,它們的情節發展和人物的造型都是非常生動活潑而具有特色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有史傳性的小說,像《漢武帝故事》、《趙飛燕外傳等》,但他們的內容並不是在作真正的歷史傳記般的有記實性,這是在雛型發展中的小說。

唐代出色的傳奇作品有《鶯鶯傳》、《霍小玉傳》、《李娃傳》等等的文言小說,他們都是文學作者有意識地創作出來的小說作品,而且都具有非常濃厚的生活氣息。這些故事結構完整,情節內容曲折多姿,加上形象生動鮮明的人物,表達的技巧出色而有文采,語言藝術優美動人,於是上承遠古而下開後世,成為中國甚具文學價值的瑰寶。

到了宋元年代,文人的小說轉變到通俗化,甚至有文人小說與通俗小說的分流發展,而以通俗小說有更大的發揮和傳播。當時城市經濟的發展,社會市民階層的日漸壯大,通俗小說中便有「話本」的繁榮興盛。所謂的「話本」、「說話」,不論是說經還是講史,多數都是情節散亂、文言和口語交錯滲雜,但是他們的語言和審美情趣都能向著通俗化的發展,也為中國小說的高峰奠下積極的準備。

明清時代中國小說大大地繁榮興盛,並且是走向高峰的重要時期。當時的短篇小說如「三言」、「二拍」,《聊齋》、《儒林外史》,長篇小說則有《金瓶梅》、《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的出現和廣泛流傳。可以說,當時的小說無論是文言的還是白話的,都已經達到巔峰的藝術境界,使小說成為明清文學的代表。


參考書目:
《中國文學史》———游國恩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