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3日星期六

唐代「古文運動」

唐代「古文運動」,是在中唐時期發生的一次重要的、與散文有密切關係的文學運動,在文學史上便稱之為「古文運動」。其產生的原因,可以分為文學上的和社會上。

「古文」是指古代的典籍,而並不是指文體。韓愈可以說是首先在文學史上使用「古文」作為一種文體的始作俑者。他把自己的奇句單行、上承先秦兩漢散文的風格的文體稱為「古文」,而與六朝以來流行甚久的駢文相對立。而這種「古文」經過韓愈、柳宗元等的努力,便形成一種聲勢浩大的文學運動,甚至壓倒了駢文。到了宋代,經過歐陽修等文人的支持和發揚光大,中國的古典散文得到了「定型」,於是發展成熟。

若以當時的社會環境因素分析唐代「古文運動」產生的不因,可以說是因為六朝以來散文的駢麗化發展,使文人過份追求形式的華彩而忽略了文章的內容,引致出現一種所謂「形式主義」的文風。當韓愈等人提倡以內容充實的「古文」代替艱澀難懂的駢文,可謂非常符合當時人的意願。所謂的「古文」,形式上大多是單句散行,長短參差,不受對偶和格律的約束,亦不會追求辭藻和典故的堆砌,讀之感覺樸實自然,非常接近口語。

自從「安史之亂」後,唐代整個帝國走向衰落,於是出現嚴重的社會危機。而當時佛、道二教盛行,僧尼、道士成為當時的特殊勢力,到後來甚至與唐代王朝發生了利益上的矛盾。而唐代中期曾經有一個短暫時期的太平,於是帶給了唐代王朝一個「中興」的希望。基於以上原因,站在文學論者的角度看去,韓愈等人於是主張在文學作品的內容上恢復儒道、形式上自由的「古文」。

所謂的唐宋八大家,是指在唐宋時期的八位散文作家,即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因為他們都有大體一致的散文主張和傾向,所以後人亦多以之為「古文運動」的代表人物。

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人物是韓愈、柳宗元,他們的文章風格可以分別論析如下: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對散文的貢獻可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亦非常之受到當時人如李漢、宋文公及歐陽修、蘇洵及蘇軾等人的極度推許,可以看到韓愈在中國散文史上的地位。他的文學特點可以氣勢豪邁、感情飽滿;形象鮮明、長於描繒;立意新奇、構思巧妙;語言凝煉、生動自然。他的(雜說),都是立意新巧,借題發揮,是的的確確具有自然生動的妙處的。

韓愈對散文的基本主張是「文以載道」,以復興儒家之道之己任,更加主張文學作品的文字應與內容統一;韓愈強調要表現作家的修養,主張「根之茂者其實差」;他又主張文章要能反映現實,認為「物不得其平則鳴」;他主張文學語言要創新,倡導「唯陳言之務去」,言從己出,即是說所有在文章中要表達的語言都是依據自己所領會的向讀者言陳的說話。他的散文,評者說有如滄海一般的雄建奔騰、有肆意爽直的氣勢。亦有論者謂他的散文內容複雜豐富,形式多種多樣,傳世散文中約有三百多篇,可謂無體不備,無體不精,種類方面有:雜著、書信、序文、碑志等,既有論說文(雜著、雜說)、應用文、事文、抒情文等,也有「跨類」的文章,可以作為應用文,也可以當為論說文,如〈送孟東野序〉及〈祭十二郎文〉即可作為例子。他的藝術風格和特色都得到許多同時代及後人的推許。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另一個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散文與韓愈各有特色及長處,高下難分,亦同時把唐代的散文推向中國文學史中的兩個高峰。柳宗元傳世的散文可以分為議論文、傳記文、寓言和游記四個種類,而成就都極高。議論文有〈封建論〉為最著名;傳記文有〈捕蛇者說〉;寓言有〈黔之驢〉;游記有〈至小丘西山石潭記〉等等。他的散文風格在藝術上與韓愈的並不相同,有評文者說柳氏文章有清潭般的峭拔峻潔、沉鬱凝斂的風範。

他的山水游記中,以著名的〈永州八記〉為例,寫他在被貶永州時的心境,玲瓏剔透,清新可愛,有如山泉汨汨,沁人心脾,是真真正正達到情景交融,物我兩忘的境界。作者無論是寫清溪潭水、青木翠竹、石底巖岸、遊魚戲水,都是一片生機,充滿靈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