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5日星期一

醫道 Doctor's Moral (1)

很多很多年前的一件舊事 :

我的眼下長了一個小小的肉粒子, 看過眼睛專科, 照過磁力共振, 都沒找出原因。

醫生建議:「大概要全身痳醉, 開刀看看。」

「嗄!」我嚇得直發抖, 下樓坐在小巴上呆著。心想身邊沒個可以依靠的人, 又不想驚動已經結了婚的弟妹, 媽媽又年紀大了, 怎能再嚇唬他們?怎麼辦?!

突然靈機一觸, 反正下星期安排了放大假, 之後再打算。

說也奇怪, 放完了大假, 工作壓力沒有了, 肉粒也消失了, 一直到現在。

不為錢而工作 Works not only for money!

以為可以不必把錢放在第一位, 做自己能力做得到而又喜歡做的工作, 應該會比較輕鬆或容易一點吧? 誰知並不, 難度更高。

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我還負擔不了這個奢侈, 又宣告失敗了 。

現實與想像, 永遠有一段距離。

Idea and the actual circumstance, always has a long distance.

向楊绛致以深切的敬意 Respect to Ms Yang C K

「大姑媽, 你的偶像是誰?」澤旻說。

是楊绛老先生。

吳學昭寫楊絳: 「聽楊絳談往事」 , 再看吳靄儀談楊絳, 只覺世上 寶, 不會沒有人懂得欣賞。

楊絳老先生九十六歲了, 仍寫下「走在人生邊沿上」一書, 令天下所有的知識分子作得到滋養, 亦為所有學識豐富的男子與女子立下了一個很好的做人做事的偕模。 我們都要在有生之年, 好好的利用每一分, 每 一秒呀。

是的, 她最愛的錢鍾書先生先她而去了, 女兒又因病走了, 但是, 她以有涯之生, 遣無涯之志, 這才是每一個有學問的人生活的態度呀。

楊先生一生所經歷的苦難, 只怕沒有多少人經歷過。真的是飽經憂患, 甚至生離死別都嚐透了, 但看她書內充滿了生活的知慧, 文化學養深厚, 遣詞造句的精鍊不待言, 對世事的淡然處之, 人的最高境界, 大概亦是如此。

感謝楊絳對後學的帶引。

當然, 楊絳先生的為人處事固然值得我們學習, 歸根究底, 還是因為她有一個好父親, 好母親, 在她小的時候付予無私的愛與教育。家庭教育及兒童的成長環境對他們日後的行事為人, 實在有太多深切的影響力呀。

把老師沒讀出來的課文都寫出來了! Wrote out those haven't been read out!

「今日呀, 默書被扣分了。」

「因為默多了。」

「吓, 是背默還是讀默?」

「是讀默。」

「為什麼老師讀出來默的書, 你都可以多寫了?。」

連人家沒讀出來的書都可以寫出來, 這就是我們的澤小旻了。

收買佬

「收買爛銅爛鐵。」

媽媽連千年不用的舊手提電話都想法送走。

「這麼舊的東西, 誰要?」

「都因為金融海嘨, 現在連電視機都沒有人要, 都不知要收什麼才好。」

連收買佬都要吹淡風了。

母親大人 78 years old mom (The Three wonderful woman!)


上一代女人的知慧, 真是不容 視。

「好不容易把我們四姊妹帶大, 又把妹妹的兒子和弟弟的兩個小孩帶到十歲, 八歲, 並不容易呀。」與樓下食店女主人閒話家常, 不由向人誇讚母親的勞苦。

母親年青時候從國內鄉間來港,連字都不會, 只能從事車衣女工。嫁了人, 媽媽就經常帶油帶米的往鄉間跑。

「東西太重了, 把腳踝都撞的又瘀又黑。」

Mom's mom was also another great story long long time ago.

I will be the another one?!

舊友

聽說, 他年紀大了, 工作沒有了, 家庭生活有點不順遂, 精神有點模糊了, 聽說..........好像距離我有十萬八千里遠, 明的暗的, 都已經不關我的事了, 如果當年不是因為他, 我的路會好走一點吧? 罷罷罷, 都已經是千年前的事了, 幸與不幸, 好與不好, 都已經無法改變了, 我倒欣賞自己一直都沒停下來, 總該比不走的好吧?

文字

是嘆息文人無行?還是應該說:「動物的本性比較強」? 文字如果不能修養身心, 讀書又是為什麼?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是耶?非耶?

我相信文字的影響力, 但也同時因為太多知識分子的行為而失去信心。到底人活著是為了什麼?人們在經過長時間的教養之後, 又為什麼擺脫不了那麼多的惡習?話

最後初戀?!如今的人都不相信世上有不變的愛情了。付出?犧牲?更加不可思議了。為什麼?是現代文明進步的後果?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但是, 又有多少人有知識的人懂得運用而無愧於心?

知識水平不夠的人, 尚且憧得不要口出惡言, 為何讀了肚學問的的人, 反而滿嘴污言穢語而不知收

陳先生

十年生死兩茫茫 ,
不思量, 自難忘 。

假如我能夠早一點把他帶到上主的面前, 結果是否會好一點兒?

「我小時長到十四歲了, 晚上睡覺還是跟著媽媽的。可是, 媽媽死了不到一年,爸爸便娶了一個後媽回來, 其他哥哥姊姊都大了, 可就我跟上面的姊姊可慘了。」又是一個可憐的, 沒媽的孩子。

「爸下班回來, 後媽便跟他說我們的不是, 他也不細問, 抓起一條大棍子, 儘往我身上招呼。」

所以後來, 當他選擇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的時候, 又是用了多大的勇氣和對現實人生悲苦的控訴?

只是, 他並沒有想到, 放棄, 並不應是唯一的方法。死亡, 並不代表終結。太多人以為可以一了百了, 但是, 生存才是最大的勇氣和得著。

葛先生

「問倉茫大地, 誰主浮沉。」說這一句話的朋友已經不知跑到地球的那一個角落揚名立萬去了, 只希望他仍然安好。

朋友是一個可憐的人。小時候媽媽因為白血病死了, 被一雙很有教養, 很疼他的夫婦收養。可惜因為少時頑皮, 把媽媽惹惱了, 也因為再好脾氣的女人也有失控的時候: 『我那時候才六歲嘛!』不是親生母親的秘密被抖出了, 從此在小孩子的心中胳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他後來也把親生兄弟找回來了, 也同時在自己的肩膀上加上好大的包袱。

我認識他的時候, 他才不過二十一歲, 長相卻如三十歲, 前額的髮線也已經向後挪了。

「我用一年的時間, 已經完成了復旦大學的課程。」

「我當過泥水匠, 也做過信息報的編輯, 讓我的女朋友在報上也出過一點名, 如今是上海環境保護局的職員。」會自己刻圖章, 拍照片, 我還留著一張他在紐西蘭搞的, 月光映照下的蘆葦。

一年之間, 他從上海跑到紐西蘭, 結婚生子, 然後又離了婚。那時候的紐西蘭, 找生活肯定比現在更困難, 他也曾經二次回香港找過我, 之後又沒了消息。時光荏苒, 倒真想起老朋友來了。

忘不了的是, 在紐西蘭, 我們一起在路旁垃圾堆拉回一張還不錯的書桌, 搬到住處房間, 高興得不得了。

翻車

在紐西蘭, 在奧克蘭到南島的路上, 我們駕車在小路上走, 髮出大路時沒看清楚, 其實是因為他心浮氣躁, 我個性不愛吵, 自個兒坐到司機位後的座位看地圖, 也幸虧如此, 車子撞到大卡車再翻到對面小花園去, 他的頸上傷了,後來據說仍有後患。我呢, 對當地醫護人員的印象並不好: 我的額上流著血哪, 幹嘛你一點工作都沒做?從此, 我右額多了一個疤痕。那一晚, 在一個陌生的醫院, 他在病房, 我被安排在護士的休息室待了一夜。

風與骨

讀書人講究的是節與氣, 但是, 又有多少人可以做的到無愧於心的境界?

妥協 Compromise

人生是不斷的妥協, 不斷修善, 才能達到完美。

Life is continously concede and improve, then, we can be perfectly completed all we should do.

「懂得原諒別人是一種福氣。」 這句說話是我所一直引為金科玉律的。

周小姐說: 愛怎能沒有寬恕?鄧小姐可以怎麼樣? 李小姐又可以怎麼辦?

因為, 我們都是女人, 都看重感情。

而男人, 大部分都是: 「動物的本性比較強。」

人生是不斷的妥協, 不斷修善, 才能達到完美。

Life is continously concede and improve, then, we can be perfectly completed all we should do.

有幾多個人會真心誠意的跟你說 :「我把我那一份飯菜給你吃吧。」第一次聽到這一句說話, 是從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口裡吐出的; 第二次是在四川旅行時一位女團友說的, 都是一般的窩心。

又有多少人可以懂得欣賞這一種完全的付出與收入的快樂?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但是, 又有多少人有知識的人懂得運用而無愧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