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8日星期日

Feel and Fill

結合文學與人生,都不過是如此而已:「慢慢的,感覺一下,再投放入新的思維,新的概念。」

如果人能永遠把一個「學」字名牌掛到我們自己身前身後,永遠謙遜,永還向前,那該多好。

酒肉朋友易處也

「那時候我就想:是否真的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明明他們心裡原,一本都是有介蒂的,現在卻可以像沒事人般同桌子吃飯。」

其實世上的許多人與事,都不過是茶杯裡的風波,太平盛世,尤其在工作間,有多少是尤關生死猶的?

「又不用死的。」正面一點的看法,是盡量小事化為無。的確我們不會當得成宰相,但有容乃大,大才能有進步的空間,有空間自然可以布喘息的機會了。至於小事大事,不必深究,小人物可以成就大事,大人物也必須完成所有的小事。

也是香港故事之:我的父親和母親

「快把書還給人家吧。」

「怎麼?這是我自己的書呀。」

那是我正在看的是瓊瑤的小說:「菟絲花。」

父親患了十二指腸,需要定期在公立醫院看門診。而那時候的醫院門診必須在天沒亮,診所門都沒開時便去開始輪候,我便帶了書,放一塊葉子或是紙片在地上佔個位子,於是便可以在一旁看了。當然女孩子容易與別人打開話題,不久我便與人家說的很熟絡了。

所以當父親來接位看病的時候,看到我與別人一起,也沒有想到我有自己消磨時間的方法,提醒我把借人家的書要還了才好。

爸爸是新界圍村土生土長的人,叫起我的名字來,卻是:「阿應(燕)」的聲音。這卻是我唯一會聽的憧的圍頭話。因為從江門移民來港的媽媽說:「你看隔壁萍姑姐唸完書出來做事,英文夾著圍頭話,多難聽。」所以從來不許我們學圍頭說話的腔調。

我的爺爺是村中的書呆子,我的爸爸卻因為家道中落而沒唸多少的書,但對兒女的教育卻是重視的。

女兒長大了,中學學唸完了,沒有法子讓她繼續上大學。像每一個父親所做的一樣,都想她找到一份安穩正當的工作。於是託了人事,希望讓她在村校中當個小老師。偏偏她又跟了同學去唸商科秘書課程。

「什麼不好去做,居然要當人家的小秘書。」父親是元朗鄉間長大的人,在三十年前凡當時來說,某些觀念還是非常保守的。後來都是因為媽媽請了一位他信任的,住來香港,略有一點見識的朋友來說項,方才肯讓女兒去唸那將來要當人家小秘書的課程。一切還是因為他那一顆對女兒特有的愛心。

結果書差一點點時間沒唸得完全,也沒有當人家的小秘書,就進了香港電話公司的工程部當一個小文員。也從此開展了一段三十年的人生小故事。

父親是一個老實人,在我母親的口中,眼中,更加是一個容易讓人有機可成的人。

陶傑說:

「學好英文,做個快樂人。」

這麼一個中英文俱佳的人,都可以如是說,令我對此人都從此改觀了。

個人一直都不太喜歡過份鋒芒太靈的人,尤其是名人名嘴之流。當然人家可以大言不慚,自然是因為他們都有個人之處可以無懼了。

抱歉過去都沒有好好地看陶先生的文章,都說為人行事不可以偏蓋全嘛。

為了自保,我一向喜歡與老實的人為伍,因為可以放心而暢所欲言。而交朋結友,更加是以平和謙厚的為上選。

查找 Find

去外地旅遊,你會看什麼,找什麼?

有朋友連去深圳,廣州,都會在書報亭流連不去,原來是找喜歡的流行偶像的消息和照片,海報等等:「香港不一定有,而且國內的產品比較平(便宜)。」在東門的一間小店,可以自己上網找了像片,再由店員替你馬上做上想要的紀念產品:「送給新相識的,同樣有喜好的粉絲朋,是很好的禮物。」最重要的是:價錢非常便宜,而且產品質素不差。

另外有一位朋友,與她一起去旅遊,她會在機場的書報攤搜尋自己喜歡的球星而不肯輕易離開。至於在書展場地裡面,她的目標更加是不言而喻了。

於是我想起,我可以在國內的書報亭找些什麼?我喜歡的中國文學書籍,可以在那裡找得到?

以前有一段時間在廣州西關朋友家作客,我會在小巷小街的書店找到梁鳳儀的金融財經小說,在休斯頓以中國人為對像的唐人超級市場找不花錢的報紙消息,在台灣人聚集的社區中心找中上小說,在幾個不同地區的當地圖書館及Rice University的圖書館找中文報紙和書籍,這都是每個人的不同喜好和文化背景走出來的結果。

不不不,我原來都遺忘了,或是失落了這許多的歷史,和近代中學的許多文壇作者了,原來我對中國文學的認識,是如此的貧乏和不足。

六合彩中了三個半字,開心得馬上撥電話告訴朋友,嘻哈大笑,這就是他人奪不走的快樂。

小朋友,看見我笑的這麼開心,你問我:「難道你沒有遇到過困難的嗎?」我怎麼會沒有遇到過困難?三十年來,我比許多同輩的人遇到的人生考驗要多許多許多哪,只是,我已經一關又一關地跨過來,走過去了,而擺在面前的,我仍然有這許多的關頭要渡,要走,能做的,亦不過是小心地,穩著步伐向前而已。

加油呀,小朋友!謹以此共勉!不哭不哭,不要再隨便哭。

想起前不久才在上教堂的時候,唱詩的時候,我完全控制不了,一次又一次的,哭的完全不能自已,連講壇上的講道的牧師都肯定看見了,在門前握別時都投射過來親切的目光。而我實在亦有口難言,心中的酸苦,大概也只有在病中的弟弟明白,而他最後亦撤手歸去。

他的小兒子看了我這裡寫下的其中一段文字,曾經滿有深意的跟我這大姑媽說:「你不會是只剩一個人。」感謝才八歲的小侄的瞭解透徹和安慰。

龍姑娘的朋友們(守護者)

因為我向龍姑娘誠意推介了龍應台一句:這個人很成(叻),她旁邊一個留著長葫子, 很有一點點陶傑先生影子像貌的先生接著便有了介蒂,說起別的人來,也多加了一句:她也很成(叻)的。

其實中國知識分子一向的習慣是只道別人的長,少說別人的短,至於那人是否真的很成(叻),自然有其他可供証實的例子與才能,而且我們交朋結友,實在也不是單單為了對方是否很成(叻)而打上關係的,若然,那就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勢利眼,功利主義了。

「她的昨品還曾得過獎呢,最近的萬寧廣告就是她的作品,不過都是找人上台代領的。」

「他們都是從加拿大回來的。」

聽說我曾留居美國,他的眼睛又似乎發起亮光來呢。

「你在國內可有認識些什麼有力人士?我們在國內的扶貧工作總是不安全,你有什麼途徑可以幫忙?」說到底,一個人的力量,甚至是一小個圈子人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何況是在千變萬化的中國國情之內?

「我們這裡也有一個大俠在裡。」現世人間,管你有多大的功夫, 人脈都是不可少的,最能保護自己的力量,你以為慈禧太后不聰明嗎?!

不過,作為保龍姑娘這武俠小說一樣出來的現世仙人,你們倒是力量夠了一點點而已。

仙女旁邊,的確有了一個可以侃侃而談,出謀畫策式的智囊人物,也有了一個樣子忠厚,像大刀王五的人物,又有一個真的有略有才華的女子,更加有一個樣子完全踏實普通的平凡女子,他們各自都有其存在空間與價值,所以曾經有一個節目主持人訪問時說:「可會想再找一個可以共渡餘生的人?」她旁邊的朋友便說:「她現在自由來去,跟本不需要了。」而她也在另一個埸合回答提問說:「我到中國辦事情和扶貧工作,根本就沒有歸期。」一個人都重要的是,可以有最大的自由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她是如此享受難得的自由。

上班記

「昨天下午的時間,我們覺得好難過(捱),最後原來發現是因為少你在。」

放假了一個下午,原來自己的魅力和存在價值甚至是個人的凝聚力的所在都被發現了。

其實因為一個星期以來,我們這個六人小組都已經不知為覺地成為一體了。都因為工作間的同事被不合理的體制分化了,出現了不公平的現象。

「他以為自己是正規編製下的成員,便以為所有的設施都是可以被他自己一個人享用的,根本不理其他人的感受。」已經在這裡連續工作了一年的小同事說。

單單為了冷氣間的空調太小便出現了這種矛盾。

「是因為他們自以為是主,我們是客的問題。」其實當然不應該,而這是他們也不會在口裡承認的事實。誰叫我們不過是地位連二奶三奶(合約員工)都不是的,由合約公司請來的小職員而己?!

社會不平等的現象實在是太多了。

「在你工作的地方,你看到了什麼?」

朋友們,這些就是當日主考官面見我時,向我提出而我不敢正而回答他的真正答案了。

旗袍展覽Exibition


十塊錢進場,可以既看旗袍展覽,也同時可以多看一個講述香港故事的展覽,不是充實合算是什麼?

看完展覽,都沒有餘力去裕華國貨比較其他旗袍了。

希望可以趕及去澳門十三點漫畫的展覽場地,再多買那十塊錢的娃娃,再去吃鄧達智介紹的坤記葡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