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6日星期日

奧克蘭吃筍的日子Days of Cooking bamboo in Auckland

朋友是上海人,出國到紐西蘭的奧克蘭工作。

當時,要不是朋友親自到竹林內切出來做菜,我是不會知道原來這就是我最愛吃的竹筍。甚至乎,我只以為是因為要省菜錢才出此下策的呢。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人Trust! American unbelieved Chinese!

Trust everything. Trust everyone.

『聽說在中國,連在商店購買回來的裝瓶水都有可能是假的。』坐在小賣部外面,他一邊沉思著什麼,一邊若有所指的喃喃自語。

『也有可能吧。以前我也不相信的,後來新聞看多了,便習慣帶著自己的冷水瓶出門算了。』我也不想跟他多爭拗,順著他說算了,反正人與人之間的信與不信,其實很難定案。何況中國人的形象不算太好,連自己人都不一定可靠哩。

我學當家傭

爺洗衣機終於又壞了,弟弟不在,沒人修理,只好報銷。問過幾次商店的售貨員,都攪不清楚我家應該買低水位的洗衣機還是該買高水位的,只好暫時不買,容後再議好了。

原來自己用手洗衫都係好重要的環保行動,如果分配得到時間,都可以試下,會有另一種體會架,其實,生活上有好野都唔係唔可以改變或重整的,得閒想一想,都有更新作用!

閑著沒事,當做運動之餘,又好似省了幾十塊錢洗衣費,何樂而不為!

在某程度上,我仍然相信勞動可以刺激新思維的誕生。

也談起錨!

是的確有點苦力味!沒法子呀!受人二分四,何況他們都是打政府工,不怕被炒,就要有所 牲了,何況為官就是要為人民服務,請命的沒有多少人做得到,如今也不過是有少少抒尊降貴而已。打工仔,誰不是跪地.....。

原來我自己連什麼叫政改都還弄不清楚,對不起,曾特首!

老朋友 Ying Tse call me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相知,再到互相惦掛著對方,撇除了許多現代成年人的成熟世故,滲雜一點點的功利主義不說,總是有那麼一點的人情在的。

『這段日子,總有一通沒有人的電話,我既來不及接,那是你打來的美國長途電話嗎?』

『是呀。你什麼時候來美國?』

英姐是我在美國被問路時認識的朋友,因為住在家居附近,有一段時間走得比教近,後來因為自己怕看錯人,怕惹麻煩,一度疏遠,心甚歉疚。

都快兩年了,她總是不時打長途給我,許是因為她自己也是孤身一人在美國,總想找個人聊天,也想著有那麼一天,我們可以在美國作個伴兒而已。

也不知是真是假,聽人家說,她應該是有個女兒嫁到美國,到場了,想著要給中國的兒子賺錢建房子,就不肯回國,自己一個人搬出來替人家幹活看小孩或老人家,每半年就寄一次錢回家。

想想她在美國都快十年了,快六十歲吧?為了家人有更好的將來,也真夠受的。

親家人日

失業,人閑心不閑,有很多事情都亟待處理。因為,我們都不再年輕了,能做多自己喜歡及應該做的一點事情,無論是大是小,是自己的事還是他人的事,都是一種幸福。

說真的,真係好似好忙,忙看書,讀書,看畫展影展,連電影都抽不出時間去看,趁此機會,也好好的想一下以後怎麼做.....得空也要陪媽媽妹妹找好吃的,帶她們去她們想去又不敢也不懂自己去看去坐去吃的地方,畢竟時間有限,能多陪她們也是我惟一可以做到的!她們其實很可憐,老覺得被人欺負,我自己又何嘗不然?對家人多盡一點責任,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今日帶媽媽去飲早茶,再用買一送一的贈劵買了二杯朱古力,帶媽媽和妹妹在世紀商場的咖啡店享受一個早上,再帶她們在老富昌餐廳吃個二人套餐,是妹妹請的客,大家都非常開心滿意,然後大家高高興興回家,你說,我們還奢求甚麼?然後我又在路邊小店買些橙呀栗米回家,讓媽媽煮給我連著鷄湯吃,又去樓下的創訛藝術中心看畫,看陶瓷,到圖書館看報借書。嘩,真係節目豐富呀!

能夠好好想清楚,為身邊的人處理好應該做的事,是我們自己的福氣,也同時可以練習我們自己的能力,所以,任何事都不要畏難。謹以共勉!

朋友相約聚舊吃飯:『我都知你好忙,擔子又重,又要顧左而右盼,十分辛苦,無論你的決定是..... 我都一定支持你,不要一個人唔開心...,可和我傾訴,最後希望盡快找到好工....。』

我的一切安好,是我所有家人的最大祈望,我從來都沒有輕視過她們對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