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復活節期間,搬到鄉間大屋陪伴年邁的母親。我百無聊賴,自告奮勇想找她作伴度過一個悠長的假期。
兩個人就坐在客廳裡,天南地北的說了一個下午,又吃了好大一碗的豬腳雞蛋,又去元朗街市買了好貴又好細小的蟹,會跳出塑料袋的蝦,二十塊錢有六隻的帶子。最後由朋友當主廚,做了一個豐富的海鮮大餐。
每個人都會對別人好,就是不一定懂得對自己的親人好。朋友愛她的媽媽,媽媽在Calgary因病要做個換血管大手術,她會自己一個人買了機票去照顧她,陪伴她。媽媽要一個人住到鄉間替哥哥看望一幢三層的大屋,她怕她寂寞,雖然也有一個印傭在幫忙照看,到底不如自己親生女兒好。
可以,冷眼旁觀,女兒看不順眼媽媽,媽媽看不順眼女兒,兩個人在一個屋子裡就是在抬槓。中國人的愛,其實比較內歛,一定不肯互相說愛對方的話,而往往就是因著這種種的隔閡,大家都不太明白對方的生活習慣和真正的心意。
比如朋在廚房忙著,我反正幫不上忙,就賴在沙發看電視休息算了。朋友的媽媽也就坐在我旁邊,東一發,西一發的談起她的家人來,丈夫啦,兒子啦,媳婦啦,女兒啦,孫子等的,怎也停不了。有時我略為分心想著別的事,她的手便往我的臂膀拉,不由我不專心致意的聽著。我即便想到,老人家是太希望有個人在身邊聽她好好的說話了。
『十一時半了,還不出去,要沒有車子啦。』從十時開始,老人家便嘮叨催促我們趕乘公車出市區。
終於,為了可以讓老人家安心睡好,我們只好連夜兼程的收拾好行李,在寂靜無聲鄉間小路上找的士出市區,再把行李放回她家,再攔的士到尖沙咀的夜店繼續聊天。
朋友說:『總有一天,要告訴我媽,因為她的無謂擔心,讓我們多花了幾百元錢的的士費和消夜費。保管她一定心疼多花了這麼多的錢。』其實我們大可以就在她媽媽家喝著清水便到達天明的了。
時空的交錯,讓剛剛在印度認識的人傾心相向,同時又讓我看到彼此深愛的母女互相踐踏。
『我也不過是提醒她的不是之處而己。』四十歲的女兒說。
七八十歲的老母親又如何可以接受小女兒對她的呵責?
『她哪,就會時常大聲跟我說話。』母親都來投訴了。
我的另一位朋友卻有以下的經驗:
『同棣的情況,我妹妹卻運用了極高的EQ智慧。有一次她出外晚歸了,媽媽就坐在客廳等。妹妹回來了,媽媽當然是嘮叨勁發了。可是,妹妹對媽媽的責難,卻不慌不忙的回答說:你猜猜?等我洗澡出來了,再告訴你。』
一場母女口角大戰,就此告吹。
算不算聰明?
其實老人家整天呆在家裡,那怕女兒是四歲,十四歲,三十四歲,甚至是四十四,五十四,都是自己的女兒。
同一時間,我們也必須明白,老人成小孩,有的時候,我們也必須接受的是:老人家的某些行為,其實就好像小孩子一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